mk网2017年度高校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审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与师德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2.教师资格 须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其中申报实验技术的对象除外。 3.继续教育 任现职以来,应参加继续教育,并符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教育部门相关规定。 4.年度考核 按申报相应职称年限要求,年度考核达合格以上。 5.学历和资历 申报教授、正高级实验师职称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任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申报副教授职称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或获得博士学位,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申报高级实验师职称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专科毕业,且任实验师职务6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且任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申报讲师职称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且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4年;获得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且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学位前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的可减1年)满3年且在学院工作两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 申报实验师职称应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中专(高中)毕业,且任助理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且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且任助理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学位前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的可减1年)满3年且在学院工作两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 二、教育教学(高级) 1.申报教授 | 教学型 | 双师双能型 | 教育教学能力 | ①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 ①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 | ②在本专业内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2门课程; | ②在本专业内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2门课程,其中有一门为实践课程; | ③任现职以来具有班主任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或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经历2年以上; | ③任现职以来具有班主任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或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经历2年以上,并且任现职以来有在行业企业专业实践工作经历1年(可累计计算)以上,并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 ④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成才 | ④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成才。 | 教学时量 | ①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基本时量240学时以上。 | ①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完成学院要求的基本课时量。其中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60%以上; | 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教学 效果 | 近五年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 | 近五年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践课程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企业评价结果为满意。 | 教学 改革 |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2.申报正高级实验师 教育 教学 能力 | ①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②在实验岗位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课程,或在实验室系统地辅助实验教学;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验实训教育设施建设或改进实验技术方法、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且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 ③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技能,以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 实验 教学 工作 时量 | 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检修等工作时量)240学时以上。“双肩挑”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实验教师年均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实验教学或辅助实验教学效果 | 近五年以来,所任教实验教学任务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达到80%以上。 | 实验教学改革 | 任现职以来,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改进方面,或在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改造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或在组织实验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
3.申报副教授 | 教学型 | 双师双能型 | 教育教学能力 |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
| 在本专业内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2门课程。
| 在本专业内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课程;
| 任现职以来具有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或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经历;
| 任现职以来具有学生教育管理或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经历。
| 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开拓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 教学时量 | 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
| 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完成学院规定的基本课时量,其中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40%以上;
| 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课堂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教学 效果 | 近五年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 | 近五年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企业评价结果为满意。 | 教学 改革 |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4.申报高级实验师 教育 教学 能力 | ①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②在实验岗位为本院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课程,或在实验室系统地辅助实验教学; | ③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技能,以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 实验教学 工作时量 | 近五年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检修等工作时量)240学时以上。“双肩挑”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实验教师年均教学时量的三分之一。 | 实验教学或辅助实验教学效果 | 近五年以来,所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或辅助实验教学任务)综合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 | 实验教学改革 | 任现职以来,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改进方面,或在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改造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或在组织实验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
三、科研成果与业绩(高级) 1.申报教授 | 教学型 | 双师双能型 | 科研 意识与 能力 | ①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研究方向; | 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研究方向;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承担重大横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在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推广、艺术创作与推广、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以及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②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 ③具备较强的选题能力; | ④具备较强的科研规划组织实施能力; | ⑤具备较强的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 | 科研 业绩 | ①须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含教研教改论文)3篇或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含统编或主编教材)1部;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权威期刊上; | ①须指定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含教研教改论文)3篇或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含统编或主编教材)1部;其中至少1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国外权威期刊上; | ②主持或参与一项以上省级教科规划或省级教改课题。 | ②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被企业使用且经济效益良好;或者主持省级以上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项目;或者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项目获得一项以上奖励;或者将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经济效益突出,利润达到200万元以上;或者指导、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利润10万元以上。 |
2.申报正高级实验师 科研 意识 与 能力 | 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实验指导研究方向;具有组织和指导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实验组织实施能力;具备实验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 | 科研成果及业绩(分理论研究业绩和应用研究业绩) | ①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至少发表8篇学术论文或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或主编3本以上高水平实训指导书。 | ②作为主要发明人或设计人取得1项发明专利或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且其中3项专利予以实施取得较好效果(1项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视同1项发明专利);作为教学实验人员,系统担任或指导2门以上或1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的全部授课工作,提出并实施了创新性的实验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制作新的实验装置,效果显著。 | 持或主要参与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实训室建设
|
3.申报副教授 | 教学型 | 双师双能型 | 科研 意识 与 能力 | 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研究方向;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具备选题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组织实施能力。 |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具备选题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组织实施能力。 | 科研 业绩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 | ①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院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3篇论文以上。 | ②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被企业使用且经济效益良好;或者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项目获得一项以上奖励;或者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经济效益突出,利润达到100万元以上;或指导、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利润5万元以上。 |
4.申报高级实验师 科研 意识 与 能力 | 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实验指导研究方向;具有组织和指导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实验组织实施能力;具备实验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 | 科研成果及业绩(分理论研究业绩和应用研究业绩)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高水平的实验报告。
| 作为主要发明人或设计人取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教学实验人员,在系统担任或指导1门以上或1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的全部授课工作。
|
四、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与业绩(中级) | 讲 师 | 实验师 | 教育教学能力 | 在考核年限内系统主讲过1门及以上高等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和设计。 | 任现职以来担任实验室建设工作,组织指导实验教学工作,或编写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 教学 时量 | 在考核年限内,教学工作量饱满,原则上每年年均课时量达到200学时以上。辅导员、兼任系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修访学、在职攻读学位等可适当减少,但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 任现职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院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原则上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检修等工作时量)达到200学时以上。 | 教学效果 | 在考核年限内,教学效果好。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指导的实习、实训项目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 | 教书 育人 | 任现职以来,重视教书育人,担任过1年及以上的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或有1年及以上的基层社会实践经验或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且成绩较好;或在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专业课教师原则上累计不少于8个月及以上的工厂、企业、基地的工作实践(如实习、实训、设计、调查等),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工作实践或社会调查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 科研成果及 业绩 | 具有从事教研、技术开发和科研的能力。近五年,积极参加教研、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过一项校级以上的教研、教改或科研课题,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高职高专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相关专业多媒体课件1套。 |
|